|
|
 |
新闻详细信息 |
 |
|
|
|
青绿踏歌行 时间:2007-7-3 11:11:35 点击次数:4690 |
——小读李世平泼彩中国画
韩佳欣
我非常喜爱明代唐志契《绘事微言》中的一叶——“凡画山水,最要得山水性情。得其性情,山便得环抱起伏之势,如跳、如坐、如俯仰、如挂脚。自然山性即我性,山情即我情,而落笔不生软矣;水便得涛浪潆洄之势,如绮、如云、如奔、如怒、如鬼面,自然水性即我性,水情即我情,而落笔不呆板矣。”
初识李世平先生,看到他的画作,得到上面文字的内省。
李世平,字青山,号绿水,居京城,踏雪堂主人,成青绿泼彩。
绘画,是静态的艺术。如果要他们长存在时空中,得到观者珍藏者展卷思行、驻足不舍的深味情感和思想的交替,那么他们,就必须要加入了画者深处的性灵。不是轻轻的扶上一只手,是要将心,将全部的情感唤起,是一种研磨,是要在痛苦的真实和豁然的舒畅中游走的一段段行程——也是画意,也是心意。
在一幅融入了爱,情感,欢欣的图画中,我觉得他们会摈弃一切外在的繁复和牵连,推开暖昧的窗子;留存着三种力量,自然、自我和手,执笔的手。
李世平先生自幼年嗜丹青,颖悟勤奋,潜心元明四家,得到传统中国画水墨精髓,他也是师从自然爱美景之真性情者。李先生在山间,在水畔,最为畅怀,草稿写奇峰写怪石写水波写云朵。
“闲上山来看野水,忽于水底见青山”是李先生旅行画稿的第一种境界,是一种不经意不拘又智者自得的美丽。一颗没有束缚的心,才显现了这样的轻松。“印我青鞋第一痕”是李的途中之第二种境,美有时候要伴随着孤独,独到的景色也有他们清净远人的一面,是属于自己的安静,是和山中小鸟一同分享的美丽。“炊烟青不断,山崦有人家”是其三境,天色渐晚,缓行中看到远处点起了灯火,暮山影里人家,生的意境,是无机的美走向了有机的美。他的心,山的栖所。
认识画家,了解画家,感知到他们的内心会有一支曲子反复奏起,流淌,平静,华美,艰涩,激越,震动,冷讽,不管是什么时候,这不同的分属于他们的曲子始终伴随,形成了他们的心。真正的真实是心灵的感受,也是凝了画的精神,点尘不可遮掩的灵光,存在。
在李世平先生的青绿山水中,我寻到这样的一支曲子,心,云的根,山的脚步,小溪泛尽,清音,飞腾与冷峻含蓄,安闲朗朗。
这样的一种安适闲远,在李的画中存有了禅的意味:外境皆幻,唯求本心,禅定的智慧和悲欣的交集,求顿悟的清澈。他们,他的画,也是近人心的。“云山烟雨”为之画意,“云山况是客中过”,云在画中飘荡,也在心中润泽,恬美、疏朗,雨后初霁,略有微风吹来,疏散了观者心中深深埋藏的阴暗颜色。观画而后,明心,见性。
境界和内心,使阐释画者,使观者有所得到,是落于物质载体上的形象,在中间施以力量和赋予魂魄的躯体的是画者的手,也是画能。中国画矿物质颜料深沉和凝重,植物颜料雅静和明丽,能够使水,使墨,使色,使他们说话,生成心意,是画家的手。
李世平先生专攻泼彩、泼墨山水,得到了古之泼兰泼绿遗风。上有青冥之长天,下有渌水之波澜,他作画泼墨上迭彩,上下层水墨融、彩墨应,色古,雅静,墨“气”清新,清芳处可浥人衣衫。灵感于笔端迸发,显现了独特的丰采。
在李世平的国画中,山色镜中。墨玉的山峦,黛绿,紫红的烟岚,回转,雾霭相笼,山中有水,水中有山,山水互抱。
天地、内心、灵与能。
小读。
|
|
 |
|
 |
|